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曹荣军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团队|计算机名师工作室 > > 正文
说课稿:“家的牵挂”­——动画制作基础
作者:万玮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374    更新时间:2013/12/15 20:20:22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今天我说课主题是:“家的牵挂”­——动画制作基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八个方面展开本次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刘福生老师主编的《二维动画制作》,全书采用模块化结构,为弹性化、层次化教学提供方便。Flash课程是动漫专业的主干课程,学习好本课程为《3DMAX》、《影视后期制作》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我通过对动漫行业和多家企业的调研,概括对应的职业岗位本课程将把培养高素质的动画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使学生不仅具有动画制作能力,而且具备创作能力。

本项目内容选自教材的第七章“动画制作基础”,本章介绍各类帧,并对帧进行编辑,形成动画效果,是FLASH动画制作的点睛之笔它使前面积攒的素材“化静为动”。

我用项目“项目一 家的牵挂”“项目二 爱的约定”涵盖本章知识点。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项目一完成基本制作,初制动画;项目二结合属性设置与运动规律,制作拓展故事,实现动画的精制,以此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态度。

(学情分析)

本项目授课的对象为高二年级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该专业学生爱看动画片、热爱漫画书籍,对制作二维动画兴趣较高;系统学习过素描、原画创作、色彩搭配等美术课程,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他们个性突出,但欠缺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教学构思)

我参考企业工作模式,根据职业实践主线,确立项目、转换角色、设置流程

企业项目采用有主题和情节的完整故事,我放弃教材的若干动画片段,选用学生绘制的“生命.安全”主题故事“家的牵挂”作为动画蓝本。

教师作为企业负责人,将学生分成多个五人团队,设置岗位:制片人、策划人、编剧、美术设计和导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动画制作过程,又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意识。

我设置团队工作流程:策划人构思故事;编剧撰写剧本;美术设计与导演制定制作方案;团队分工制作动画;策划人合并动画;制片人展示作品,并将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策划、实施、评价环节。

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团队活动理解动画制作流程;通过策划理解时间轴和帧的概念;通过制作掌握帧的编辑,能熟练运用帧实现逐帧、形补、动补动画的制作,进而会选择制作方法设计动画效果;通过完成本项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作能力,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增强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现有的理论水平,我确立了本课的重点为熟练制作逐帧、形补、动补动画,难点在于会选择制作方法设计动画效果。

(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我以项目教学法为核心;导入环节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策划环节以问题探究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实施采用分组教学法,通过比较法、演示法,总结归纳知识点。

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取向,我在教学中采用以“做中学、学中做”的学法指导,倡导“自主探究、团队合作、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布置绘制“生命。安全”主题故事,学生间共享交流,选出故事蓝本。

2.教师提供网址,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行业需求,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3.设计教案、课件,准备教学素材、教学设备。

另外,在学生自主组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专长统筹安排,定队定岗并制定《团队工作情况评价表》和《经验积累卡》,。

(教学过程)

本项目需4课时完成,教学过程由导入、策划、实施、评价、总结五部分组成。

教师采用凌波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端:收发文件,远程监控;屏幕广播。学生端:举手提问;提交作业。

(导入)

我通过创设情境、理解规则、进入项目实现导入。

首先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一段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将学生带入动漫的世界,引导学生转换视角,重新认识了动画制作。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团队工作情况评价表》的岗位分配、岗位职责、团队纪律与工作要求,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提高团队凝聚力。

最后动画播放“家的牵挂”绘画版故事。欣赏flash效果,增强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

(策划)

策划中首先构思故事,故事作者介绍作品思路、解读故事情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策划人就故事情节理解存在的疑问与作者交流。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价、接纳和反思;教师则引导交流方向,提醒可能忽略的问题,确保各队就故事情节能达成基本共识。

接着编剧提交分镜剧本,以此培养学生对整个动画的分析与处理的主动意识。

此时学生对flash动画仅有表面了解,需通过教师引导分析理解剧本的动画效果,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并为团队下一步工作(制定制作方案)做好准备。

教师汇总剧本,提取代表性的三个任务,任务一运用逐帧动画制作片头;任务二运用形状补间制作冒烟效果;任务三运用动作补间制作特写效果;

任务开始前,教师发送《经验积累卡》至学生端,提醒学生随时记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务一,首先学生观看“家的牵挂”动画效果,用结果吸引学生探索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教师共享制作视频,学生边看边学,尝试成功乐趣,最后教师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提炼知识点

任务二,鼓励学生尝试制作冒烟效果,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动画设计能力。遇到技术瓶颈,教师提供参考资料让学生尝试用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任务三,请学生想一想:动作补间的设置方法。细心的同学在任务二时已有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共享制作视频,请学生再想一想:制作关键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三个任务的成功,各队都跃跃欲试,我及时抓住学生的热情,要求团队制定制作方案。

以此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助于落实目标,化解重点、难点。教师对各队提交的制作方案做可行性评估,主要确认任务分配的公平合理,确保队员全体参与。

(实施)

项目进入分工制作阶段,教师全程参与实施,协助排解疑难点,确保各队的工作进度。队员根据任务分配,各司其职。队员遇到问题,队内讨论解决;团队遇到难题,教师指点迷津

实施时间过四分之三,教师提醒各队收尾,策划人汇总队员任务,合并动画,连成故事。

(评价)

评价环节依照展示与自评—答辩与互评—教师点评—量化评价的流程。

制片人解说制作过程,分享制作心得,展示作品特色,坦白不足之处。

团队间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教师挖掘创新之处,激发学生创作能力。

最后,学生完成《经验积累卡》的填写与存档;【团队】填写《团队评评价分表》的自评与互评,发送至教师端。

(总结)

教师汇总各队作品选取片段,通过比较效果,归纳知识点

布置作业:根据现有动画拓展故事内容,形成剧本。为下部做准备。

教学反思

我采用企业工作模式,团队即动画生产线,通过完成项目,形成队内分工合作,队间良性竞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创作的积极性。当然,队内分工是企业工作的需要,就学生而言应参与项目的每个环节。我会在之后的项目中通过团队的重新整合,让确保学生体验每个岗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学生自己的作品更能激发创作欲望,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与关注。在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中,他们更能张气扬个性,相互启发,在合作中求得互动。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连接 |

    版权所有:曹荣军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团队|计算机名师工作室  苏ICP备17006995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15961002292 技术支持:赛优网络 
    地址:江苏省泰兴市文昌东路1号   邮政编码:225400   工作室信箱:140491126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