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观看了职教优秀教学成果大讲堂,其中一个专题是:“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习后,我深有感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改进教学方式。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以“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实施办学特色建设计划”为主题,出台一些系列改革举措,用心探索“后示范建设”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构建特色专业集群。该校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形成了有效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与竞争机制。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优势专业群为龙头,以建工技术与管理、现代商贸服务、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化制药、新能源应用、艺术设计传媒等特色专业群为骨干,协调发展相关专业群的专业格局,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耦合度明显提高。
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专业(群)为载体,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特点,与行业主导企业合作,探索多样化“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并依托校企合作机制,深化具有各专业(群)鲜明特色的“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建设数字化学习中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要,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依托先进网络技术,开发了开放式教育资源管理与自主学习平台,集成重点专业建设成果和数字图书资源,建成了开放式、共享型数字化学习中心。学校获批为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职业院校分中心。学校基于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的教学成果“纺织服装专业链特色资源库及开放式学习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2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提升师能强化师德,打造“双师”教师队伍。该校成立了“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协同教务处和人事处开展教师教学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搭建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四级平台,一是校内通识培训平台,二是企业工程实践平台,三是国内师资培训基地平台,四是国(境)外研修平台。
实践“校厂一体”理念,政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该校传承和发扬张謇“校厂一体”的实践育人理念,按照“校中厂、厂中校”模式,政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合作共赢、市场导向、开放化”的原则,学校与海门市政府及一些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达成了政校企共建海门滨海实训基地的协议,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
坚持以赛促教和以赛促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学校提出了“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的教学改革理念,推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行业标准、职场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对接紧密,并鼓励教师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充分展现了学院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素质,做到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2012年建校100周年之际,学校建成集中国纺织业发展史教育、创作、研究、保护于一体的博物馆,并组建了大学生兼职讲解员队伍。此馆既是对中国纺织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系统的挖掘与展示的平台,又是体现学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窗口,更是促进师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使命感的基地。该馆被授予“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还深入开展品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主动服务“国家的走出战略”,拓展人才培养国际维度。学校利用品牌和专业办学优势,加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学院、科廷科技大学、埃迪斯科文大学、堪培门学院、荷兰萨克逊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开展合作办学。此外,学院还积极探索引进国际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及认证的合作项目,开展“雅思考试”和“海外生存”培训项目,为学生的出国学习与交流提供服务。
此次职教优秀教学成果大讲堂,能够开阔我们的视界,拓宽我们的思路,为我们解决学院在示范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具体方法,我们要学习获奖成果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响应和推动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示范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为学院职业教育发展和当前的示范建设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