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四个多月的说课准备,我觉得好像打了一场持久战,现在反思整个比赛的过程,我将体会较深的几点概括如下,和大家一起共勉。
1. 备课前,必须先按照参赛要求选好教材;再按照参赛要求进行备课,明确是按项目备课?还是按课时备课?备多少课时?
2. 备课时,(1)要用好教材。先从整体认识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每部分的地位、作用及编排意图,从而弄清重点、难点(重点是就教材而言;难点是就学生而言)。但也不能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要能驾驭教材,既要根据课时、目标及学情对教材进行取、舍,又要“以小见大”超出教材,拓展思维,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我认为最好选择正在或已经讲授的课程内容,这样既便于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容易根据上课情况反思、优化说课的内容,找到新的亮点。(2)教学策略:以三维教学目标为导向,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提升综合能力。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又要考虑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如:教学活动中如何分组、分层?又如: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你可以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学以致用,服务“生活”,创造“生活”。再如:如果立足于学生自主探究,要设计有效的学案等。
3. 说课时(1)说课环节要完整,但每个环节的顺序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灵活地调整。如板书设计可以穿插于任务小结中进行讲解;又如教学构思可以放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之后进行阐述等;(2)说课的语言要精炼、流畅、衔接自然、突出重点。不能生硬呆板,切忌: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目标……(3)说课的课件尽量做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内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课件完成后一定要换电脑试用,保证幻灯片中的字体、动画、视频等能正常播放。
4. 我本次说课的答辩问题:(1)本课程有哪些先修课程?(2)如何理解工学结合?(3)对于本课程中的基础操作部分你是如何讲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