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室是一种产、教、学、研合一的新型学习和工作方式。对教师而言,是以教师同伴互助为主要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环境和组织结构,能促使教师达到共同实现发展的愿景,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自主发展;对学生而言,是以教师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带领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任务,促使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本文结合教师工作室案例,管中窥豹,浅显地构想一下教师工作室的基本功能。
一、营造真实的项目开发场景,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教师工作室是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的一座重要桥梁,以岗位工作氛围为切入点,突出“基于工作过程”。让师生在真实工作流程中教与学,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增强就业与创业意识。
例如,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所创建的财会工作室,它真实模拟了农业银行的工作环境,学生们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轮流体验银行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更主动,学生的各项技能得到锻炼与提高,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同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工作中的各种经验,面对未来的职场他们将会更加从容和自信。
二、塑造愉悦、开放的教学、科研及交流的活动环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教师工作室是师生共同学习与发展的平台,也是骨干教师的研修共同体,它充分整合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生生促进”的运行模式,激发了师生学习的动力,推动发展与进步。
首先,从高校或教育研究协会引进资源,或从企业、行业聘请专家,共同对工作室进行引导和提升,紧跟发展的前沿,促进工作室与社会资源内外结合,强化各种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不断促进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其次,教师工作室是由优秀的教师群体组建而成,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也进一步提高了高层次教师的整体水平和数量。同时,科学、完备的教师工作室管理制度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剂,激发了教师的内驱力和自觉性,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起到了很好的领导与督促的作用。
再次,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团队关系,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了解,取长补短,;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相互影响、共同学习,优化了教育、教学的效果。
例如: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所建的心理健康工作室,该工作室为学生精心打造了心灵互动的快乐空间与平台,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共处同一空间,以体验式的心理游戏、心理绘画、情景模拟等形式多样的沙龙活动,对学生的个人潜能进行激发、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等,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体验快乐成功的感觉,促进身、心、灵的和谐发展。
三、形成教师工作室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充分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建立不同教师工作室之间的教研学联动机制,带动各类学科间进行相互的影响与交流,让教师工作室真正地“走”出去。虽然不同学科面对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不尽相同,但学科之间存在着共性与联系,教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也可以相互借鉴。同时,在工作室之间进行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升教师工作室的教育科研水平,让工作室的功能不断得到放大。
例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本土,创建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工作室,如陶艺工作室、环境设计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等。教师之间共同研讨开发本土化的项目,共同提高;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跨越空间及专业的限制,到相应的工作室进行交流与学习,拓宽学习视野,激发思维创新,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总之,这里是重要的学术交流场所,这里是学生乐于参与交往的积极空间,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让这里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成长的“美好家园”——教师工作室。